在线客服系统

傅文录:应用附子验案

傅文录,男,1960年出生,河南省浚县人。1987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现任职于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崇尚火神派郑钦安扶阳学术理论,近些年来潜心于研究学习火神派学术思想,并在临床中努力实践这一“扶阳助正,回阳返本”心法,颇有心得。临证之余,勤于文笔,相继出版了《扶阳学讲义》、《火神派扶阳临证备要》等火神派系列著作10部,曾多次受邀前去香港讲学,并在第二、三、四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六、七届扶阳论坛大会上演讲,受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擅用扶阳医学三法(桂枝法、附子法、非附桂法)治万病,对内科诸多疑难杂症多有良效,来自全国各地的求治者与求学者络绎不绝,被誉为当代'火神传人'、'中原火神',是著名火神派临床研究学者与扶阳医家、扶阳派实力人物。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已经出版《脉诊趣话》、《伤寒论汤证发挥》等主编著作30余部。
1.心衰、心房纤颤案
王某某,女,62岁,农民。2006年6月24日就诊。
患者心慌、气短、胸闷乏力3年余,曾确诊为“慢性心衰、心房纤颤”,长期服用中西药物,但情况时好时坏,并未明显的改善,近段时间进行性加剧,心电图报告:心房纤颤、心肌缺血、心率165次/分。现症见:心慌,气短,胸闷,乏困无力,动则尤甚,面色黯黑,畏寒肢冷,双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属心阳虚衰,虚阳上越,治宜温阳潜镇,方用郑氏补坎益离丹化裁,药用:
肉桂10g,制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甘草30g,生龙牡各30g,红参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后,情况明显改善,自感体力明显恢复,畏寒肢冷减轻,心率65次/分,律整齐。按原方再服3剂,病愈大半,后服附子理中丸巩固治疗。
【按语】心房纤颤是比较顽固的心律失常之一,其特征表现在心房与心室的跳动不一致,即脉搏慢而心率快,脉沉迟无力,舌淡苔白滑,均为一派心肾阳虚之表现;虽然自觉心跳快,但这个心率快则为一种假象。很显然是一种心肾阳虚、虚阳外越的病机特点,因而形成心房与心室跳动相互分离现象。治用郑钦安先生创制的补坎益离丹化裁,补坎者,补肾阳也;益离者,益心火也;“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同时佐以潜镇上越之阳,“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心肾火旺,肾阳得潜,心病自然得愈也。
2.顽固性失眠案
郑某某,女,45岁,市民。2006年7月5日就诊。
患顽固性失眠3年余,长期靠服大量安眠药入睡,近段加大用药剂量也难以入睡3小时,经常是夜晚反复服用安眠药,由此而导致第2天头昏脑胀,并且因此而影响生活。自述3年前产后由于操劳过度,身体自感很差,一天至晚头脑昏沉而难以入睡,后来逐渐到不服药就难以入眠,曾经中西药物服用年余也未明显的效果,只好靠安眠药助睡。现症见:病人畏寒肢冷,白天头昏无精打采,晚上则头脑清析难以入眠,舌淡苔湿润,脉沉细无力重按几乎消失。证属心肾阳虚,虚阳外越,治宜潜阳安神,方用潜阳丹合封髓丹加干姜。药用:
制附子30g(先煎2小时),龟板10g,砂仁10g,炙甘草30g,黄柏10g,干姜3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后,效果明显,安眠药可减量,又服原方2剂,安眠药可减半量,再服3剂后,不用安眠药可入睡6小时左右,且白天自感精力增加,但畏寒肢未冷减轻,上方附子量逐渐增加50g、60g,其服100余剂,停服药也能入睡。
【按语】《内经》认为白天为阳,夜晚属阴;白天阳在外而人则动,夜晚则阳入阴,而阴盛而静,故而入睡。白天阳动则人应该有精神,无精打采则显然是阳气不升,清阳不升而头脑昏沉;夜晚应是阳入阴而阴盛,但阳不入阴,虚阳外越而阳不入阴,因而无法入睡。这就是失眠顽固难疗的根本,郑钦安在《医理真传自序》中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以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因此抓住阳虚这一重要的环节,补阳潜镇,阴阳交会,白天阳用事,夜晚阴主导,阳升阴降,升降有序,则阴阳各司其职,因而顽固性失眠得以调整,近年来笔者应用这种思路与方法,大大地提高了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郑氏之潜阳丹(附子、砂仁、龟板、炙甘草)正是为此设,而合用时方封髓丹更能提高潜阳之效果,对此种阳虚失眠者确有意想不到之疗效。
3.腰扭伤案
李某某,女,60岁,市民。2006年7月10日就诊。
患者腰部疼痛半月余,曾在市级、省级医院等诊治未结果,经CT、核磁共振、彩超等检查未发现异常,始终未弄明白突然腰背痛的原因,经多种治疗也未明显的效果。现症见:腰痛沿脊柱两侧疼痛,活动后加剧,不敢过度伸展身体,不坐橙子,蹲下弯腰则疼痛少轻,夜晚睡觉不敢伸展平身,追问病史,得知在20天前拉车子后有扭腰史,舌淡白滑,脉浮细重按无力。证属外感风寒,经脉凝滞,闭阻不通,治宜温肺散寒,温肾固本,舒筋缓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药用:
麻黄10g,制附片15g(先煎),细辛10g,赤白芍各30g,炙甘草3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后,腰背疼痛大减,已可平卧伸展,病减六七成,但病人汗较多。处方调整剂量:
麻黄6g,制附片20g(先煎),细辛10g,赤白芍各60g,炙甘草60g。又服3剂病愈。
【按语】老年体弱,劳作后汗出,皮毛疏松,外寒易侵,太阳受邪,故而腰背疼痛;寒则收引,故喜倦体而不敢伸展;虽病有半月之余,但外邪不祛,脉浮而无力,一派正虚感寒之势。故而调治用《伤寒论》之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芍药甘草汤,一太少并治,二柔筋舒肌,三剂而病轻,六剂而痛愈。
4.阳虚外感案
赵某某,女,60岁,农民。2006年7月31日就诊。
患者畏寒肢冷伴身酸痛、心悸胸闷半月余,曾按多种他病治疗而未果,心电图报告:心率48次/分。现症见:气短乏力,时感心悸胸闷,畏寒肢冷,四肢酸沉,舌淡苔白水滑,脉浮细重按几无。证属阳虚感寒,治宜温阳解表,方用再造散加味,药用:
党参30g,制附片20g(先煎),黄芪30g,桂枝30g,羌活10g,防风10g,川芎10g,白芍10g,细辛10g,炙甘草20g,三七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后,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心率提高到60次/分,按原方再进3剂,以巩固治疗,后病愈。
【按语】高年体虚,阳气不固,外感风寒,难以祛除。《伤寒论》中有“伤寒,脉结代,心动悸”,表明素体少阴肾阳不足,外感风寒,内外相招,正气无力祛邪,且又内外皆寒。故呈现一派阳虚之象。治用温阳解表,方用再造散,重用益气温阳之品,扶正达邪,方药对证,三剂而症减,心率达正常之范围,再进原方巩固治疗,病得痊愈。
5.膝关节肿痛案
李某某,女,57岁,农民。2006年10月11日就诊。
患者右膝关节肿痛数年余,曾多种方法治疗时好时坏,近来又有加剧的趋势。现症见:右膝关节肿痛、发凉,白天行走困难,活动后肿胀加重,畏寒肢冷,腰背酸痛,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亏损,阴寒凝滞,关节经脉闭阻。治宜温肾扶阳,散寒通络。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
生麻黄30g,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细辛10g,熟地黄10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同时用白芷100g,加白酒点燃热后外敷关节,每天1~2次。
复诊:水煎服药,加上外敷白芷粉,全身微微汗出,右膝关节疼痛大减,肿消,原方药再进3剂,以强化治疗效果。
【按语】膝关节肿痛中老人非常多见,一般方法难以取得很好的疗效。高年体弱,肾阳亏损,阳气不到之处,便是阴寒凝滞之所,阴寒闭阻经脉,“不通则痛”。方用大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重用熟地黄以平调肾中之阴阳,加之重用麻黄宣通凝滞,结合外用热敷,内外合治,加强了局部的温通作用,故而临床显著。
6.过敏性鼻炎案
张某某,男,30岁,教师。2006年10月14日就诊。
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10年余,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及外用药治疗,时好时坏难以根治。现症见:特别是一到冬天,早晨清水鼻涕不断,喷嚏连连,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不闻香臭,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证属阳虚阴盛,肺窍失灵,治宜宣肺温肾,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
麻黄10g,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炙甘草10g,细辛10g,肾四味各30g。
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后,症状大减,清晨鼻涕消失,喷嚏减少,身上有热乎乎的感觉,腰痛减轻。药已中病,再进原方3剂,以加强疗效。
随访:半月后随访,病情无反复。
【按语】过敏性鼻炎现代认为是免疫性疾病,根治甚难。此例患者病已多年,虽说刚步入中年,但肾阳虚已显著。郑钦安曾说:“此非外感之邪,乃先天真阳之气不足于上,而不能统摄在上之津液故也”。故此,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宣肺温肾,特别是加用李可老中医之肾四味(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以加强补肾之效果,用之若桴鼓之应,实在是意料之外。
7.风湿性关节炎案
冯某某,女,30岁,农民。2006年10月22日就诊。
患者有“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0年余,经过服用中西药治疗,病情时好时坏,每到冬天加剧,曾服镇痛西药而胃病诱发不敢再服。现症见:关节冷痛,夜晚加剧,畏寒肢凉,咽干不渴,舌淡苔略燥,脉沉细而弱。证属肾阳亏损,寒邪内浸,阻滞经络。治宜疏风散寒,温肾通络,方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药用:
桂枝30g,白芍10g,知母10g,麻黄10g,炙甘草10g,防风10g,白术20g,制附片75g(先煎2小时),干姜30g,牛膝10g,松节10g,狗脊10g。
用法:6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6剂后,关节疼痛消失,关节处有热乎乎的感觉,前所未有的表现。原方有效,再进6剂,二诊之后病痛若失,病人要求巩固治疗,又服6剂,隔1~3天服用,以加强疗效的持久性。
【按语】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痹证的范围。痹者,闭阻不通之意,《素问举痛论》中认为痛证,十四种情况中十三种都是由寒邪凝滞造成的。因此,张仲景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关节炎名方,其中关键在于温通之品的应用,重用桂枝、制附片、干姜,目的在于温肾壮阳补火,“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郑钦安语)”,闭阻之经络得以开启,故而临床疗效显著。
8.肩周炎案
付某某,男,30岁,职工。2006年10月1日就诊。
患者右肩背部疼痛3月余,右肩疼痛不能抬,项背部转动头部则疼痛,扭动后则疼痛加剧,曾做CT等检查确诊为颈椎椎间盘脱位、肩周炎,经过应用镇痛及局部麻醉等多种治疗方法,而病情仍然不能改善。现症见:右肩部发冷,右上肢麻木,扭动颈部后右上肢痛麻加剧,已影响到生活和睡眠,舌淡苔白腻滑,脉浮紧重按沉细。证属夏季受寒(空调过度使用),血脉凝滞,闭阻经络,治宜温阳散寒,宣痹通络,方用仙灵脾散加葛根,药用:
仙灵脾30g,桂枝30g,威灵仙20g,苍耳子10g,川芎10g,葛根3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后,所有症状消失。
三诊:患者间隔5天由于再次受寒(骑摩托车外出半天),病情又如以前疼痛。原方药有效,嘱病人一定要避风寒,同时仍用上方,加重桂枝45g,葛根60g,又服3剂,病愈。
随访:随访年余,病情无反复。
【按语】年青力壮,盛夏空调过度使用,冷风长时间固定一处吹,风寒之邪得以侵入,阻滞脉络气血的运行,不通则痛。现代医学虽然诊查详细,但对于这样的病因,却无法论证,多种治疗均无效果。初诊之时,病人脉浮紧之象恰恰说明寒邪在表,而沉细表明已有正气亏损之表现。病人呈现一派寒湿凝滞之象,方用仙灵脾散加葛根,方药对症,三剂而病减,又受风寒再度加剧,表明风寒入侵闭阻络脉之特点,故而二诊加重桂枝、葛根之剂量,再服而病愈,病后保暖,调摄好以避免复发。
9.特发性浮肿案
贾某某,女,34岁,农民。2006年9月19日就诊。
患者面肢浮肿10余年,经多方面检查未发现病因,又经过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现症见:面肢浮肿,腹胀纳差,畏寒肢冷,浮肿冬天或天冷时加剧,夏天稍轻,舌淡苔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脾阳虚弱,水失运化,治宜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方用实脾散加味,药用:
茯苓30g,木瓜10g,炙甘草10g,木香10g,大腹皮15g,草果10g,干姜30g,制附片30g(先煎2小时),厚朴10g,泽兰30g,泽泻30g,泽漆10g,白术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3剂,浮肿消失大半,胃纳增加,前所未有的自感良好,再进6剂,浮肿尽消,精神振奋,胃纳大增,要求继续巩固治疗,10剂,隔日1剂。
【按语】张景岳称“水为至阴”(《景岳全书》),郑钦安说:“阳衰一分,则阴盛一分……,阳气流通,则阴邪无滞”。表明水肿乃为阴盛阳衰所致,而脾胃居中,运化水湿,若化水湿,必加强中焦脾胃功能;而病人中焦纳差腹胀显著,很显然是中焦脾胃不足,但主要是肾阳亏损所致。故而病情反复久病难愈。今治在中焦,方用实脾散(饮),助脾温运,肾阳振奋,水湿得化,浮肿尽消,故而临床效果显著。
10.更年期抑郁证案
刘某某,女,55岁,退休职工。2006年10月22日就诊。
患者烦躁、失眠、精神不振、情绪不稳数年余,曾时好时坏,被确诊为更年期精神抑郁症,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而病情也不能稳定,近来又有加剧的趋势。现症见:白天烦躁不安,阵发性烘热汗出,畏寒肢冷,情绪不稳,喜怒无常,夜晚失眠,舌淡苔白水滑,脉沉细无力。证属肾阳亏损,虚阳上越。治宜温阳潜阳,方用潜阳丹加味,药用:
制附片60g(先煎2小时),砂仁15g,龟板10g,炙甘草10g,黄柏1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山楂2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后,病人自觉良好,情绪稳定,夜晚可安卧,胃纳少差,原药有效,再进5剂。服药后情绪进一步改善,病人自觉精神极好,睡眠入常,胃纳也增加,又进5剂,以加强治疗效果。
随访:2007年11月28日因外感再诊,得知年余病情稳定。
【按语】女性更年期,《内经》认为是“天癸竭”。天癸者,肾精也,实乃是阴阳均亏而阳虚尤著。郑钦安曾说:“阳者,阴之主也”。更年期虽为阴阳两虚而阳虚为著或为主,白天阳气亏损,不能正常伸展运行,与阴相争,故而烦躁不安;夜晚则阳虚而难以入阴,阴阳不相顺接,故而难以入梦乡。治用郑钦安之潜阳丹(附子、砂仁、龟板、炙甘草),再加黄柏、紫石英、灵磁石以清相火、温潜阳,助阳潜镇,服之效佳。近些年来笔者应用这种方法治疗多种病例,都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11.慢性咽炎案
李某某,女,60岁,农民。2006年6月1日就诊。
患者有慢性咽炎病史10年余,长期服用中西药物不愈,而且越用清热解毒利咽之剂越重。现症见:咽部干涩,有异物感,吞吐不出,咽不下,饮水吃饭无影响,曾做各种咽喉镜检查无异常,平素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略滑而无力。证属阳虚阴盛,虚阳上越,治宜引火归源,潜阳利咽,方用潜阳丹加味,药用:
制附片30g(先煎),砂仁10g,龟板10g,炙甘草10g,黄柏10g,牛膝10g,桔梗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药3剂,咽部症状大减,全身情况改善显著,原方又进3剂,咽部干涩几乎消失,又进6剂,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慢性咽炎,市上治疗中成药甚多,但均为一派寒凉利咽之类。殊不知,久病伤肾,肾阳损伤,阴寒内盛,虚阳上越,看似一派“火热”之象,但仔细辨证可见却是阴盛阳衰,阴盛格阳之象。郑钦安曾说过“头目疾病无实证”,虽说不能概全,但阳虚阴盛也是十占六七。故此,方用郑氏潜阳丹加味,温潜利咽,功效显著。
12.心动过缓案
赵某某,男,45岁,农民。2006年6月1日就诊。
患者心悸胸闷数年余,曾确诊为心脏病,长期服用中西药物不效。心电图报告:心肌缺血,心率40次/分。现症见:近段有进行性加剧的趋势,动则气短胸闷,畏寒肢冷,活动后汗出如雨,不耐劳作,舌淡苔薄水滑,脉沉迟而无力。证属心肾阳虚,治宜补益心阳,助阳温肾,方用四逆汤合保元汤加味,药用:
炙甘草20g,制附片10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炙麻黄10g,细辛10g,肉桂10g,红参10g,黄芪60g,丹参10g,三七粉10g。
用法: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服药后,心率提高到59次/分,自感身体力增,汗出已明显减少,仍畏寒肢冷,舌脉如前。原方有效,原方再进6剂,制附片用至120g。
三诊:服药之后,心率提高到66次/分,自我症状消失,纳增神振,精力充沛,要求巩固治疗,药用附子理中丸用善后调理,以加强治疗的远期效果。
【按语】心动过缓,加之全身一派阴盛阳衰之象,当温补心肾之阳,方用四逆汤合保元汤加味,特别是重用附子一味,温补之力尤为上乘,同时辅以益气、温通、活血之品,以加强治疗效果,方药对症,重用附子,学“火神派”之用药神手,阳盛阴消,病得以在近期恢复如常,非扶阳学说理论来指导临床,这种情况能取近效实不敢想也。

免责声明:用户在本网站http://www.xueertui.cn/上发表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回答/文章/评论/图片引用),文章仅供免费阅读参考。若有侵权,版权个人或单位不想本网发布,可联系用户或本站,我们将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