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类型,热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为艾热刺激,且疗效优于静息态腧穴,热敏化腧穴的敏化程度高低不同。强壮穴位的持续性艾热刺激、督灸、浮针疗法、刺络放血及微针刀疗法可提高处于疾病状态下热敏化程度低的腧穴的敏化程度,高效激发热敏灸。
正气不足和经络不通是影响热敏灸感产生的关键因素,艾热刺激人体时人体经气被激发出来并出现循经感传现象即被称作热敏灸感,标志着人体内源性调节机能被激活。热敏灸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自我修复机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这种自我修复机能乃人体正气。一方面从经气的激发来说,正气不足的患者内源性调节机能很难被调动起来,以致患者的热敏化腧穴的敏化程度低;另一方面基于被激发的经气的运行来说,经络不通或空虚会导致经气运行受阻或动力不足,而达不到“灸之要,气至而有效”。故我们从改善患者正气不足和经络状况两方面人手,以改善低敏化腧穴的状态,提高其敏化程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热敏化腧穴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1强壮穴的持续性艾热刺激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对足三里、关元、大椎、命门、天枢、神阙、中脘等穴的艾热刺激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田。中医学认为,人体免疫力与正气相关,诸多中医古籍中记录了不少艾灸温肾壮阳、治病防病、益寿延年的方法和案例,如《难经》《针灸资生经》均载有灸脐下气海、关元等穴位,有固护机体正气壮补元阳的功用〔2]。我们临床上曾治疗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女,43岁),全身起风团样疹块,发无定处,痒甚,疹退痒消,反复发作,遇风痒甚。经热敏穴位探查后,仅双侧大肠腧稍有透热,时有时无,穴位处于低敏状态,患者素体虚弱,故易受风邪侵袭而发为瘾疹。为提高处于低敏状态穴位的敏化程度,对神阙和关元穴予以持续性艾热刺激以扶正气,连续5次治疗后,悬灸大肠腧时患者自诉透热较前明显增强,腹部有热感,同样环境下疹块发作频率减低。继续悬灸神阙、关元穴10次后,再悬灸大肠腧时患者透热明显,胸部有热感,说明穴位处于高敏状态,且患者瘾疹消退无复发,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证明对上述穴位的持续性艾热刺激可以起到扶正、补阳的作用,正气充足一方面可以使经气被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经气在经络中运行的动力,从而达到激发热敏灸感的目的。
2督灸
督灸疗法是施灸时沿脊柱铺敷药物、蒜泥、姜泥等介质,通过点燃的艾柱将艾热渗透至机体。姜具有良好的温通作用,加之点燃的艾柱的温热刺激,可使督灸疗法发挥更好的扶正和温通作用。督灸疗法可通过刺激协调各条经脉,以平衡阴阳、抵御疾病、调整虚实,从而起到治病、防病扶助正气的作用团。例如1例胃肠道动力不足的患者(女,51岁),表现为纳差、便秘,大便每周2、3次,持续数十年,悬灸患者腹部气海、关元、中脘、天
枢及腰部腰阳关、命门、大肠腧、八膠等穴无明显灸感,而后予以热敏灸督灸治疗,第1次行热敏督灸,患者诉治疗过程中自觉督脉及两侧膀胱经温热感明显;第2次行热敏督灸,诉治疗过程中感觉到肠蠕动,排便日行一次;第5次行热敏督灸,诉治疗过程中腹部有热伴肠蠕动。5次治疗之后大便基本正常,日行一次,后继续热敏督灸治疗2次以巩固疗效,再改用悬灸治疗上述穴位,灸感明显。临
床证实,热敏督灸可通过其温通及温补作用,激发出热敏灸感,使气至病所,以增强胃肠动力。热敏督灸具有扶正和疏通经络双重功效,从而激发热敏灸感,提高灸疗效果。
3浮针疔法
浮针疗法把中医经络学说与现代医学神经反射原理相结合,是在腕踝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运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扫散引起局限性病痛四周的皮下浅筋膜的治疗方法。例如治疗1例因胃脘痛剧烈只能吃少量流食的患者(女,53岁),胃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触诊中脘部有大片硕结,拒按,悬灸无明显感觉。予浮针治疗1次,触诊中脘部硬度减低,触之疼痛程度减轻,隔日浮针治疗1次,连续3次治疗后,触诊中脘部浅筋膜硬结基本消失,此时予悬灸治疗已稍有透热感,继续多次悬灸透热感明显,患者胃脘部疼痛感减轻。何洪洲等还用浮针治疗局部粘连、血行不畅的肱骨外上髁炎,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開%;郭崇秋等[5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因劳损、肝肾亏虚或外邪侵袭导致的脉络受损,气滞血瘀,经脉痹阻不通的痹证,总有效率为95·2%。对于局部经络堵塞导致疼痛的患者,气至病所的前提是经络通畅,浮针疗法有疏通经络的效果,所以浮针疗法也不失为激发热敏灸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4刺络放血
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等针具点刺人体某些腧穴、病灶点、触摸到的结节条索或压力较高的浅表静脉,放出少许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式。从中医的致病因素考虑,《黄帝内经》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决绝,脉道不通”,表明不管外感内伤或情志致病,最后都致使机体的经络、脉道通行不畅。治则为“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即瘀血去则脉道通。以上说明,刺络放血法的作用原理是祛瘀血、通经脉、调气血,改善经络中气道不利、血行不畅之病变,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6]。临床上我们曾治疗1例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女,71岁),表现为膝关节行走时疼痛,无明显肿胀积液,膝关节内侧疼痛剧烈,局部触诊有明显结节与条索,予以艾热刺激时表现为惧热,局部刺络放血
1次后予艾热刺激,则不再惧热,第2次艾热刺激后表现为局部的喜热、透热,灸后传热感可从大腿内侧到大腿根部。由此可见,局部刺络放血对于疏通经络局部的堵塞,激发病灶局部正气及病灶所在经脉的热敏灸感效果明显。
5微针刀疗法
微针刀治疗可放松浅表肌筋膜,用于释放附着的软组织肌筋膜、肌肉和软组织内部压力,缓解肌肉痉挛,调节软组织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松解筋膜的作用[7〕。例如治疗1例内踝下麻木的患者(女,51岁),行腰椎MRI检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及双下肢神经检查均正常,经络诊查结果示:小腿内侧有明显条索,质硬,压痛明显,悬灸时无热传导,无透热。行微针刀松解三阴交附近的条索后,悬灸三阴交有热传至内踝下,未行微针刀松解的病灶部位悬灸仍无灸感,待整条条索松解完毕之后,悬灸松解点时大腿内侧有热传导。结果表明,微针刀疗法可以改善因肌肉劳损而形成的条索、硬结,可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亦可疏通条索或结节所在的经络,使得悬灸时经气能正常运行,从而激发出热敏灸感,达到更高的疗效。
综上所述,热敏灸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灸疗的临床疗效,而灸效与感传程度密切相关,腧穴敏化程度越高感传现象越明显,所以提高腧穴敏化程度是达到更好灸效的有效方式之一[8]。此文的目的是探求提高处于疾病状态下热敏化程度低的腧穴的敏化程度的有效方法,高效激发热敏灸感。以上方法均是我们临床灸疗过程中行之有效的灸感激发方式,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大量的临床数据作为支撑,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