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丸,说明书写的:温中散寒,健胃;用于脾胃虚寒,呕吐泄泻,胸满腹痛,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成分:人参、干姜、白术、甘草。理中丸针对纯太阴证。从六刚病机分析,说明中的呕吐泄泻都是太阴病机下的表现,胸满腹痛、消化不良也是。就是针对太阴病机下的寒湿问题。症状不一定需要完全对应。理中丸针对的以寒为主,二陈丸针对的是以太阴湿为主。理中丸不容易买到,容易买到的是附子理中丸,这个是理中丸加附子,没有少阴不要用。但是党参理中丸比较容易买一些,党参理中丸与理中丸的区别在于理中丸中用的是人参,而党参理中丸用的是党参,药力相对弱一点,但差别不大。再来分析药物成分。人参,甘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干姜,辛温。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白术,苦温。主治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化煎饵。甘草,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药物数据查自 中医点评网云平台)理中丸出自伤寒论,适合的病机为太阴里虚寒。组成:人参(3两)、干姜(3两)、白术(3两)、甘草(3两)条文273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所述的肚子涨、吐、不能吃、拉肚子(并不断严重)、时不时肚子痛,都是里虚寒引起的情况。其它相关条文:■下利,(不)欲食者,就当温之,(拟补:宜理中丸)。(病可温证篇) (里虚寒引起拉肚子、不吃东西,要用温法)■大病瘥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金匮要略 卷一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里虚寒引起的吐口水老不好)■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匮要略 卷二 辨霍乱转筋脉证并治)(里虚寒引起的不喝水)■治霍乱吐下胀满,食不消化,心腹痛方。(金匮要略 卷二 辨霍乱转筋脉证并治)(里虚寒引起的吐、拉肚子、肚子胀满,吃了不消化,心腹部疼痛)■下痢身躯疼痛,急救里,诸温之属,可与理中、四逆、附子汤热药辈急投之美。(千金)(金匮要略 卷六 辨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之下利) (里虚寒引起的拉肚子,身体痛)■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宋159) (这个说到拉肚子用理中丸会导致误治的情况,理中丸处理的中焦问题,问题在下焦时不适合,具体解释请等候中级班课程)把药物成分画到四象五行图中,可以进一步帮助认识这个药,这个图的具体含义见中药治病是什么道理?。(注:药物填到哪个位置并没有绝对的标准,目的只是为了认识药物处理问题的大方向)回目录:常见小儿病如何根据辨证结果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