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测试中医九型体质国民体质达标率的变化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国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增长0.7个百分点。3~6岁幼儿增长0.7个百分点,20~39岁成年人增长0.6百分点,40~59岁成年人增长0.5个百分点,60~69岁老年人增长0.7个百分点。男性下降0.1个百分点,女性增长1.7个百分点。城镇下降0.4个百分点,乡村增长2.5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全国有16个省(区、市)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有所增长、1个省(区、市)持平、14个省(区、市)有所降低。(三)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变化2014年“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比2010年增长了0.15。其中,幼儿增长0.62,20~39岁成年人降低0.83,40~59岁成年人降低0.21,60-69岁老年人增长了0.22。与2010年相比,全国有12个省(区、市)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有所增长,1个省(区、市)持平,18个省(区、市)有所降低。三、国民体质主要变化特点(一)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本次调查数据表明,与2010年相比,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2014年国民体质总体合格率(即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有所增长,增长了0.7个百分点。并且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人群均呈现增长趋势,特别是乡村人群和女性人群的增长尤为明显。反映我国国民达到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的人口数增加。第二、反映全人口体质各指标总体变化程度的“国民体质综合指数”总体水平也有所提高,总体增长了0.15。从三大分类指数来看,身体机能指数和身体素质指数均有所增长,其中身体机能指数增幅最大,为1.13,身体素质指数为0.01,而身体形态指数却下降了0.01。身体形态指数的下降主要与体重超重和肥胖有关。(二)各人群体质总体水平增长,成年男性有所降低数据表明,幼儿、老年人和女性人群的体质总体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在达到“合格”等级以上的人数百分比和体质综合指数两方面均有所增长,特别是3~6岁幼儿增长幅度比较明显。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国民体质的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男性成年人的状况并不乐观,在这两方面数据均有所下降。(三)身体形态水平持续增长,超重肥胖增幅降低2014年,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胸围、皮褶厚度等身体形态指标平均数比2010年均有所增长。自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各年龄组人群的身高、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体重、皮褶厚度等指标增长幅度大于身高。根据我国颁布的BMI[6]各等级划分标准评估,数据表明,2014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群体质的突出问题。但从数据来看,近4年来,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略有增长,但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指标继续下降“国民体质综合指数”的结果显示,身体素质类指标总体水平略有增长,反映在各指标的状况是:40岁以下人群爆发力、40~59岁人群的反应能力、50岁以上人群的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有所增长。女性各年龄组的肺活量全面提高,60~69岁女性除反应能力以外,其他身体素质指标均小幅度提高。但数据显示,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背力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成年人群的最大力量下降,尤为突出的是成年男性的握力、背力等指标下降明显,结合2000年以来的数据分析,表明我国成年人的力量呈持续下滑趋势。